导语:那些年你补的钙,可能只是花冤枉钱...
·BMJ·
说好的益骨为什么还没来?
DOI:10./bmj.l
脆性骨折--在轻微外伤情况下就能引起的骨折,是世界范围内的主要健康问题之一。指南强调使用钙补充剂减少骨质疏松症和骨折的风险,这在高收入国家尤其普遍。
然而有证据表明,血钙升高是补钙的短期后果,与心血管疾病和死亡风险增加相关。
鉴于钙补充剂的潜在风险及广泛使用,了解补钙是否会降低骨质疏松症和骨折的风险十分重要。
这项研究通过孟德尔随机化来评估遗传预测的终身高血钙水平是否与骨密度和骨折风险相关。
该研究表明,在钙水平正常的人群中,血钙遗传易感性的增加与骨密度增加或骨折风险降低没有关系。假设钙水平和研究结果之间存在线性关系,这表明在一般人群中长期使用钙补充剂不太可能对骨骼健康产生任何实质性影响。
此外,血钙含量增加(即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疾病风险增加有关。因此,在普通人群中广泛补充钙似乎并不具有良好的风险-收益特征。
·JAMA·动态血压可有效预测CV风险DOI:10./jama..
北美、欧洲、日本和中国的指南一致推荐动态血压(BP)监测用于血压评估。
然而,哪一个血压指数与不良健康结果的关系更密切仍不确定。早期研究表明,夜间收缩压与心血管风险的关系最为密切。
不过,鉴于机器自动监测动态血压与心血管结果的关联程度的不确定性,本研究旨在评估各种类型的血压测量方法,并评估其与死亡率和不良心血管结局的相关性。
在这项基于人群的队列研究中,与其他血压指数相比,较高24小时收缩压与较高夜间收缩压与全因死亡率和复合心血管结局风险升高相关。
对于夜间收缩压,总死亡率的HR为1.23(95%CI,1.17-1.28),CV事件的HR为1.36(95%CI,1.30-1.43)。对于24小时收缩压,总死亡率的HR为1.22(95%CI,1.16-1.28),CV事件的HR为1.45(95%CI,1.37-1.54)。
这些相关性在调整其他血压测量方法后仍显著。夜间(HR:1.17)和24小时收缩压(HR:1.87)与主要结果的关联仍然具有统计学意义。
因此,24小时收缩压和夜间收缩压可以被认为是用于估计CV风险的最佳测量值。
·Lancet·熊去氧胆酸无法改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不良围产期结局DOI:10./S-(19)-X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是妊娠中、晚期特有的并发症,临床特征主要为皮肤瘙痒和胆汁酸升高。该病主要危害胎儿,使围产儿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
熊去氧胆酸在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已有广泛建议,但其证据较少。这项研究旨在评估该化合物是否可减少患并发症的妊娠妇女不良围产期结局,及它对其他短期母婴结局的影响。
该研究的主要结局包括围产儿死亡(宫内胎儿死亡或出生后7天内死亡)、早产(小于37周妊娠)或新生儿至少入院4小时(从出生到出院)。
研究结果表明,主要复合结果发生在熊去氧胆酸组(23%)和安慰剂组(27%)(调整风险比率为0.85[95%CI0.62-1.15])没有显著差异。
熊去氧胆酸组报告了2例严重不良事件,安慰剂组报告了6例严重不良事件;所有严重不良事件与治疗无关。
也就是说,熊去氧胆酸并不能减少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的不良围产期结局,它没有降低母体胆汁酸浓度。因此,应重新考虑其对这种情况的常规使用。
·Lancet·
妊娠期高血压不容小觑,口服降压药可作为初始选择
DOI:10./S-(19)-6
妊娠期高血压是孕妇特有且常见的产科并发症,它严重威胁孕产妇的生命安全,也是导致不良出生结局及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的孕产妇患心血管疾病、慢性肾病、早发性心血管疾病和心血管死亡风险也更高。
该研究评估了三种口服抗高血压药物(硝苯地平、拉贝洛尔和甲基多巴)在治疗严重妊娠期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
研究结果表明,硝苯地平vs拉贝洛尔组,拉贝洛尔vs甲基多巴组的主要结果没有差异。研究期间报告了7例严重不良事件。口服硝苯地平在6小时内降压效果明显优于口服甲基多巴,但硝苯地平组的ICU入院率更高。
与甲基多巴组或拉比他洛组相比,硝苯地平组中出生的新生儿出生体重较低或非常低,因此更多的新生儿被送入ICU。
也就是说,这三种口服药物--甲基多巴,硝苯地平和拉贝洛尔--在资源匮乏地区治疗严重高血压时都可以作为可行的初始选择。
·NEJM·
依鲁替尼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效果显著!
DOI:10./NEJMoa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是一种原发于造血组织的恶性肿瘤,其肿瘤细胞为单克隆的B淋巴细胞。患病早期有轻度乏力、易疲劳等非特异性表现。一旦进入进展期,除全身淋巴结和脾大外,还会出现反复感染、出血和贫血等症状。
随着化学免疫疗法的发展,阻断通过B细胞介导的肿瘤细胞增殖可成为新靶点。这项研究旨在探索利妥昔单抗联合依鲁替尼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其中,依鲁替尼能够特异性地靶向作用B细胞。
共有名患者接受了随机分组(名患者接受了依鲁替尼-利妥昔单抗组,名患者接受了传统化疗组)。
研究表明,接受依鲁替尼-利妥昔单抗联合治疗中有89.4%的患者在3年后未发生疾病进展,而传统化疗组为72.9%。
两组的总生存率在统计学上存在显著差异。接受联合治疗的患者3年后总生存率为98.8%,而传统化疗组为91.5%。
3级及以上严重不良反应在两组中相似,联合治疗vs传统化疗为80.1%vs79.7%。但传统化疗组出现感染并发症的几率更高。
因此,依鲁替尼联合利妥昔单抗有望成为有效治疗CLL的新型治疗方案,且患者耐受性良好。
往期回顾
.8.1四大神刊:降压治疗,数值达标只是及格!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强化血糖治疗无意义
.7.18四大神刊:%纯果汁也增加患癌风险!急性加重慢阻肺是否需要更多抗生素?
.7.11四大神刊:适度饮酒竟与降低2型糖尿病风险相关?竟然还是高证据等级!
.7.4四大神刊:运动降风险不论早晚,糖尿病膳食大有讲究!
来源:梅斯医学
推荐阅读▼80%专业医生都在用梅斯医学APP▼改善医疗质量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tongt.com/gbhz/6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