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疾病

大降温最强冷空气来袭心血管疾病老人注


点击上方“学府健康”可以   寒冬将至,有心血管疾病的老人们需要特别小心,一些平时不注意的行为可能会使心血管疾病复发或加重。

  医院内科专家陶万磷主任提醒:冬季气温较低,特别是遇到大风降温天气,寒冷会刺激人体血管收缩,从而促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心脏负荷增加,同时也增加了脑溢血和心肌梗死发作的机会。此外,冬季因排汗减少,饮水量减少,水分就会摄取不足,血液随之黏稠度增加,容易形成血栓,导致急性心血管疾病发生或病情恶化。

九个动作,心血管可能瞬间崩溃!

  1.一醒来就马上起床。一睡醒匆匆起床,身体从长时间的休息状态,突然改变体位进入活动状态,人体交感神经系统被迅速激活。老年人调节能力差,易发生体位高血压。再者,经过一晚上的人体处于静止状态,血液粘稠度增高,血管阻塞发生几率就会变大,也有可能会加剧供血不足,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2.起床马上开窗户。起床后马上出门或者开窗,这一小小的动作却有可能成为诱发心血管疾病的致命因素。冬季早晨室外温度低,内外温差较大,刚从暖和的被窝离开就立即面对冷空气,寒冷可引起冠状动脉收缩,导致心肌缺血,加重心脏负荷。

  3.用力大便。用力排便会增加腹内压力,增加氧的消耗,使心率加快,心血量增加和每分钟心搏出血量增多,给心脏增加负担。特别是对于脑卒中后和有心脏病的病人,因便秘屏气用力排便会诱发心脑血管病突然发作。

  4.冷水洗脸。皮肤接触到冷水时,血管会突然收缩,一分钟内血压就会开始升高,很容易导致心绞痛发作。尤其是早晨刚起床后,一定要使用温水。老人起床后,可以用热水洗个脸,把双手也放在热水里泡一下,这样做还可以进一步加快血液的循环。

  5.洗澡。在洗澡时如果浴室空间小,那么含氧量就小,尤其是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老人,本身心血管功能差,供血不足导致携氧能力低下,容易引发猝死事件。水温最好设定在38℃~42℃之间(42℃以上是危险的),浴室内温度先提高,避免温度变化,从浴池中起身时,动作放慢,另外洗澡前后,要补充水分。

  6.狼吞虎咽。对于有基础心脏病,比如冠心病的人群,快速进食则可能会有心慌、不适等感觉,甚至可能出现心绞痛等症状。对于吃饭过快导致的心慌等症状,可以停止进食,坐下休息,观察症状变化,通常过一会儿能逐渐好转。

  7.仰头晾衣。踮起脚尖仰头晾衣服,这个姿势对心脏病患者来说也很危险,因为这样可以使能量消耗增加4.5千卡/分,加重心脏负担。此外,老年人以及患有主动脉瓣严重关闭不全的病人会引起血压下降,严重者甚至会发生晕厥。

  8.突然扭头。心脑血管病患者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颈动脉硬化,猛然回头扭动颈部,会使颈动脉血液产生涡流,造成大脑供血不足或颈动脉硬化斑块脱落,堵塞脑血管造成急性脑中风。

  9.起夜。起夜如果起床太猛,会引起血压波动太大导致晕厥,所以夜间起床动作一定要缓慢,在床边先坐一会儿,然后再下地活动,走路时可扶着床沿和墙壁。排尿时如感觉到头晕、眼花、心慌、腿软等,应立即抓住身边物体防止摔倒,然后缓缓蹲下并呼叫求助。

心血管病冬季如何早预防

  1、根据气候变化增减衣服,天气转凉时注意防寒,避免呼吸道感染。

  2、饮食要平衡,多样化,多喝白开水。严禁吸烟,少饮酒。

  3、平衡心理、保持乐观。少生气,不发火,学会减轻压力与宽松精神。

  4、适量运动:应选择适合于自己的运动项目,比如散步、打太极拳等有氧运动,要做到持之以恒。

  5、生活要规律,保证较好的睡眠。

  医院内科专家陶万燐主任提醒:现代人生活习惯不佳,心血管疾病提早找上门,患者年龄层次也越来越低。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和健康,无声的心血管病比有症状性心血管病要可怕得多,这不是夸大其辞,更不是虚张声势,它像个不定时炸弹随时会爆炸,让人防不胜防,因此平时一定要高度警惕,定期检查,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联系方式

  任何时候拨打-,或







































治白癜风的药方
北京治疗白癜风技术



转载请注明:http://www.ctongt.com/gbhz/53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