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肖龙
上海中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
动脉粥样硬化是什么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由脂质、钙、炎性细胞以及其他物质组成的斑块(血管内形成)而引起的慢性炎症疾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向血管内生长、突起,可以引起血管狭窄,从而导致相应组织器官的缺血。如果斑块发生破裂,立刻会引起血小板的激活,导致血栓形成,以致完全堵塞动脉血管,导致相应组织的坏死。
动脉粥样硬化是“富贵病”的一种,通常以中、老年患者居多,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如今在一些青、壮年中也很多见。动脉粥样硬化属于全身性疾病,几乎可以累及人体所有的器官组织。那么,动脉粥样硬化可以引起那些疾病呢?
全身皆可发生动脉粥样硬化
1
主动脉粥样硬化
大部分患者一般无特殊症状,一些患者只会在进行胸部X线检查时发现。但主动脉粥样硬化与主动脉瘤以及主动脉夹层得发生有关,一旦出现破裂,患者的死亡率极高。
2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是供应心脏血液的血管,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时可导致血管狭窄,血流减少,从而引起心肌缺血、缺氧,临床上患者会出现心绞痛的症状。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破裂,继发性的血栓形成,可以完全堵住血管,则会引发危及生命的心肌梗死。
3
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
大脑是控制全身的神经命令中枢,如果脑部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会导致管腔狭窄,引起脑缺血。如果斑块破裂,大脑的血管栓塞,供应神经细胞营养的血流就会中断,则会引起脑细胞的缺血坏死。临床上,大脑动脉粥样硬化与一过性脑缺血(TIA)、缺血性或出血性中风密切相关。
4
肾动脉粥样硬化
肾动脉粥样硬化会引起肾脏动脉的狭窄,容易引起顽固性高血压。肾动脉血栓形成,患者可以出现肾区疼痛、少尿和发热等症状。肾脏动脉狭窄还能导致患者发生肾萎缩,最终发展为肾功能衰竭。
5
外周动脉粥样硬化
如果患者的上肢或下肢动脉出现了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变窄,血流减少,则会造成肢体缺血。患者会出现一种称为“间歇性跛行”的症状,即行走时下肢乏力或疼痛,停下来可迅速缓解,这就是典型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表现。
如果肢体动脉粥样硬化导致严重的狭窄,那么患者在休息时也会发生疼痛,甚至会出现皮肤溃烂或坏疽的情况。此外,颈动脉发生粥样硬化也极为常见,其与脑缺血、脑卒中的发生关系密切。
6
肠系膜动脉粥样硬化
肠系膜动脉发生粥样硬化时,可能会引起患者消化不良、肠道张力减低、便秘、腹痛等症状。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继发血栓形成时,会引起患者的剧烈腹痛、腹胀和发热。肠壁坏死时,可引起便血、麻痹性肠梗阻以及休克等症状。
如何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1
戒 烟
近年研究表明,尼古丁作用于动脉内膜使之发生脂肪性病变,破坏动脉内壁,促进血小板聚集,单核细胞黏附,增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氧化,影响内皮依赖性冠状动脉舒张,减少动脉内皮血流。戒烟可以降低卒中、肿瘤等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由于吸烟相关疾病带来的沉重经济负担。
戒烟过程的实施需要社会学、行为医学、心理医学、生物医学的共同参与。为提高吸烟戒断率,可依靠戒烟药的帮助,也可以通过非药物治疗手段如心理、行为的干预、针灸治疗等提供帮助。
2
控制饮食
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最主要的饮食原则是限制脂肪摄入量。
脂肪
减少脂肪的摄入量,特别是饱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胆固醇等,可以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摄入动物脂肪(主要含饱和脂肪酸)不宜过多,应少食肥肉、猪油、奶油或其他动物油。饱和脂肪酸会促进食物中胆固醇的吸收,并使形成的脂蛋白易于附着在血管壁上,有的还能引起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血液中堆积,从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现代科学研究证实,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可以减低血浆中甘油三酯的含量,并能抑制血小板功能,从而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可多吃一些含不饱和脂肪酸较多的鱼类、植物油、豆制品等。
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能够吸附肠腔内胆汁酸,减少重吸收量,阻断胆汁酸肠肝循环,使得更多的胆固醇转化成胆汁酸盐排出体外,从而降低卒中及心肌梗死的发病率。
酸/牛奶
酸奶或牛奶可降低血清中胆固醇的浓度,牛奶中还含有大量的钙质,也能减少胆固醇的吸收。
钠钾盐
限制钠盐的摄入对防治高血压具有积极意义,但过于严格限钠有可能通过激活交感神经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对血脂和胰岛素敏感性产生不良影响。钾的摄入也是一个重要的血压调控措施,建议成人每天至少摄入钾毫摩。
3
运 动
研究表明,坚持从事轻快体育运动锻炼的人与不参加运动或偶尔运动且运动剧烈的人相比,患脑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等的发病率减少了35%,其寿命明显延长4~6年。
4
减轻精神压力
长期的精神压力和心情抑郁等均与血浆中肾上腺素浓度升高和慢性交感神经兴奋有关。而交感神经兴奋和血浆中的儿茶酚胺水平的升高,可使血小板活化、巨噬细胞活化、上调炎症分子的表达,导致血管内皮功能异常,高血压的发生等。
5
防治血脂代谢紊乱
他汀荟萃分析结果显示,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降低10%,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可减少0.73%/年,卒中危险率降低约16%。目前常用的调脂药物有他汀类、树脂类、贝特类、烟酸类、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其他如鱼油制剂、普罗布考、植物提取物多廿烷醇等。他汀类药物作为动脉粥样硬化治疗的基石,如无反指证应常规使用,但也要注意其可能产生的肝毒性和肌毒性。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是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但目前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烟酸类、贝特类等药物,尚未显示出明显的临床获益,而通过生活方式的改变如运动、膳食调整等是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最简洁有效的方法。
图片来源于网络
推荐阅读:
防癌食疗方
警惕痴呆的“前奏”
看门诊,需要注意这些事
教师节
呵护老师们的“好嗓子”,正确选用润喉片
颈椎病,教师“烙印”
润肺止咳说秋梨(送您五则食疗方哦~)
点击以下关键词,
相关养生资讯全掌握!
糖尿病
心梗
头晕
便秘
乳腺增生
鼻炎
肥胖
失眠
你是慢性咽喉炎患者吗小米粥
咖啡
枸杞
牛奶
蜂蜜
苹果
红薯
蔬菜
豆浆
?白癜风能根治吗小孩白癜风治疗方案
转载请注明:http://www.ctongt.com/gbhz/2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