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你清晨多穿件衣服,戒烟戒酒,就是不听,差点送了老命,长点记性吧!”3月26日一早,年过七旬的老吴在家人絮絮叨叨的“教训”医院心血管内科病房,踏上归程。三月以来,杭州天气忽冷忽热,早晚温差大。“急性心肌梗死发病与气温剧烈变化有密切关系。”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王利宏告诉记者,近一周已有1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被收治入院。他提醒,近期气温变化大,接下来还有冷空气,市民尤其是有基础疾病者千万要做好防范。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剧烈胸痛来袭
他们突发心肌梗死险丧命
老吴体型较胖,有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但仍然雷打不动地每天抽烟喝酒。不过,老吴很注重身体锻炼,坚持每天行走1万步。5天前的清晨,老吴像往常一样去散步,因为已经入春,他穿得比较单薄。没想到在途中突然感到胸部疼痛,休息20分钟后胸痛缓解,老吴也就没当回事。午饭后,胸痛再度袭来,此次经久难息,老吴在医院就诊。医生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型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紧急处理后老吴被转到医院进一步治疗。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车贤达主任医师为他做了紧急冠脉造影,结果提示三支冠状动脉都有病变,其中前降支近段90%狭窄。车贤达立刻在前降支植入2枚药物涂层支架,术后患者病情稳定,无胸痛再发。转危为安后老吴表示,出院后坚决戒烟戒酒,继续锻炼身体。无独有偶,一位80岁的老太医院,最终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这位老人太‘淡定’了,最佳治疗窗口逐渐远去,所幸还是救过来了。”心血管内科郑浩主任医师介绍,老太太平素身体不错,无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病史,一周前开始出现胸痛不适,多次发作但几分钟后都能自行缓解。老太太以为是胃病发作,便熟门熟路自己服用胃药,医院就诊。大约入院前3小时,胸痛来势汹汹,程度较前明显加重,老太太痛得大汗淋漓,同时浑身无力……心电图提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医院将她转至医院治疗。老太太植入药物涂层支架,目前仍在心内科重病室住院观察。手术中(医院供图)
正值急性心肌梗死高发期
这些预警信号别忽视
王利宏主任介绍,每年3~4月是急性心肌梗死高发期,这个季节冷空气活动频繁,寒冷刺激可使人体交感神经兴奋,体循环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肌耗氧量增加,增加冠脉粥样斑块破裂的风险;寒冷也可以诱发冠状动脉痉挛,使冠状动脉血流减少,心肌梗死便发生了。“天气预报显示这周末有一股冷空气来临,届时将出现大幅降温,广大冠心病患者需特别小心。”王利宏主任建议,首先要注意保暖,尤其是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的中老年人,更应注意防寒保暖,以预防心绞痛、急性心梗等病的发生。其次,别放松相关疾病治疗,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血症等患者,按医嘱服药,做到服药定时定量,切不可中途随意停药。“老年人尤其是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晨练不要起得太早,最好是气温回升再开始晨练比较适宜。同时要选择合适的活动项目,如散步,打太极拳等,做到量力而行,循序渐进;要保持平和心态,注意控制情绪,避免情绪过于激动和精神紧张。”王利宏主任提醒,有半数以上心梗病人因为发医院抢救而失去生命。因此要重视急性心肌梗死前的预警信号,及时就医,“大部分的急性心梗病人在发病前一两天或更长时间有早期预警信号,包括疲乏、胸闷、心绞痛频发、呼吸困难,并伴有恶心、呕吐、大汗等。出现这些信号一定不能掉以轻心,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而言时间就是心肌,就是生命。”
疫情通报
3月26日,浙江新增境外输入新冠肺炎确诊病例3例(法国输入1例、西班牙输入1例、巴西输入1例);新增境外输入关联本地确诊病例1例(嘉兴市1例)。以下为通报详情??
向上滑动阅览
3月26日0-24时,新增境外输入新冠肺炎确诊病例3例(法国输入1例、西班牙输入1例、巴西输入1例)。无新增出院病例。截至3月26日24时,累计报告境外输入确诊病例29例,累计出院6例。
3月26日0-24时,新增境外输入关联本地确诊病例1例(嘉兴市1例)。截至3月26日24时,累计报告本地确诊病例例,累计出院例,累计死亡1例,治愈出院率99.8%。
截至3月26日24时,累计报告确诊病例例,累计出院例,累计死亡1例。无境外输入疑似病例。全省共追踪到密切接触者人,尚有人正在接受医学观察。
来源:天目新闻记者梁婧娴通讯员宋黎胜
主编:尉洁婷
责编:隋雪
点击右下角“在看”,推荐给大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tongt.com/gbgr/7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