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冠状动脉疾病 > 冠状动脉疾病感染 > CT增强扫描知识大集合
当前位置: 冠状动脉疾病 > 冠状动脉疾病感染 > CT增强扫描知识大集合
中西医结合诊疗引领者
中西合璧标本兼治同仁济世传承创新
祈福生命康健百姓
医院医院,是由益生医学医疗投资集团重点投资,医院为标准建设的综医院。
祈康影像中心是我院的重点科室之一,现拥有磁共振(MRI)、西门子螺旋CT、韩国原装进口DR机、数字胃肠(DGI)、DSA介入血管减影机、高压注射器、自动灌肠仪等先进设备,能够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全身各系统、各部位各种疾病的摄片、造影、MRI检查、CT平扫、增强、二维、三维重建及DSA介入诊疗。年将继续列装1.5T超导磁共振及双源FLASH螺旋CT各一台,年建成西安市南郊最具实力影像中心。
增强知识总结
01
CT增强的应用
一、开展CT增强检查的必要性
增强扫描是指经静脉给予水溶性碘造影剂后再行扫描,使病变组织与邻近正常组织间的密度差增加,从而提高病变显示率。病变组织密度增加称为增强或强化,其机制是病变组织内血管丰富或血流缓慢,血脑屏障破坏,含碘造影剂在病理组织中停滞、积蓄而强化。因此增强扫描可反映病理组织性质。常用的造影剂有两种:水溶性离子造影剂,如:60%-76%的泛影葡胺或碘酞葡胺;非离子型造影剂,如:欧乃派克、碘必乐、尤维显等。非离子造影剂副反应少。
静脉内注射造影剂行CT增强扫描在CT日常工作中意义有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对病灶尤其是小病灶的检出率。通过增强扫描,病灶与实质或周围组织的强化程度往往不一致,两者的密度差异较大,可以借此发现平扫时漏检的病灶。平扫时这些病灶呈等密度或密度差异很小,或与血管断面影不能区分。实践证明,脑、肝、胰、脾、肾等实质脏器内的小病灶尤其是实质性占位,在平扫图像上呈等密度的例子比比皆是,单纯靠平扫难免有漏诊情况,也是不可取的。
2、提高对病灶的定性能力。CT平扫不仅检出率低,而且对病灶的定性和鉴别能力也是有限的,动态增强扫描根据病灶增强的有无、程度和增强方式或类型可以提高病灶的定性能力,对典型病例不难作出定性诊断。
3、在已确定为恶性肿瘤的,增强扫描的目的在于提高肿瘤分期的准确性,或判断肿瘤手术切除的可能性。
4、对于血管性病变的诊断和显示,动态增强扫描更是必不可少的;对血管性和非血管性病变的鉴别,增强扫描同样很重要,如血管和小的淋巴结的鉴别是一个明显的例子。肺门、颈部、盆腔等部位的淋巴结与血管的鉴别在图像上常常遇到困难,通过增强扫描,浓度高的血管与强化不明显的淋巴结之间密度差异增大,很容易区别。
因此,在日常工作中,CT增强扫描是必需的,也是必不可少的。
文献报道:单纯平扫容易遗漏病变,特别是腹部实质性脏器病变的漏诊率可高达40%,而确诊率则不到30%。因此,增强扫描是CT检查中常用的检查方法,不仅能发现平扫时的漏检病灶,提高病灶的检出率,又有利于病变的定性和提高肿瘤分期的准确性,是显示和鉴别诊断血管与非血管性病变的有效途径。
由于造影剂副反应的原因,医院,医院,很少开展增强CT扫描,不管检查什么部位仅做平扫,常遗漏病变或不能确诊疾病,患者拿着CT医院就诊时,要么需要加做增强CT扫描,要么重新检查,既延误病人的治疗时机,又增加病人的经济负担。
由于CT技术的飞速发展,医院添置的CT设备基本上都是螺旋CT,如果只做平扫而不做增强的话,则是对资源的极大浪废。
二、增强CT扫描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一)造影剂输注设施:
1.高压注射器:可使用单筒或双筒,注射器筒装载量—ml,具备注射速度和注射量可调及远控操作系统。
2.注射器:医院可用手推法进行增强CT扫描。
3.输液器:医院可使用空气加压静脉滴注法进行增强CT扫描。
(二)抢救设施:
1.人员配备:CT室的人员除医师和技术员外(需有执照),必须配备护士(需有执照),具有一定急救及心肺复苏能力的护士尤其适合在CT室工作。
2.急救车:急救药品、注射器、输液器、砂轮、氧气管及血压计等应按顺序摆放在急救车内。
3.氧气瓶、氧气袋,如果有中心供氧的CT室应配备连接管。
4.急救绿色通道:由于CT室的抢救设施及抢救能力有限,当过敏反应发生时,在积极抢救的同时,医院急诊室或相关临床科室协助,必要时尽快护送病人到急救中心。因此,应建立CT中心、急救中心、心内科、呼吸科、麻醉科等相关科室间过敏抢救的绿色通道。
(三)常用急救药品:
1.地塞咪松:5mg/ml/支
2.肾上腺素:1mg/ml/支
3.非那根:25mg/2ml/支;50mg/2mL/支
4.苯海拉明:20mg/ml/支
5.多巴胺:20mg/2ml/支
6.阿托品:0.5mg/支
7.利多卡因:0.2g/10ml/支(2%溶液)
8.尼可刹米:0.g/1.5ml/支
9.洛贝林:3mg/ml/支
10.回苏灵:8mg/2ml/支
11.地高辛:0.5mg/2ml/支
12.葡萄糖酸钙:10%,10ml/支
其中“肾上腺素、阿托品、利多卡因”一起叫“心三联”,“尼可刹米、洛贝林、回苏灵”叫“呼三联”。
三、造影增强的原理和意义
在CT扫描中,当病变组织和器官与正常组织密度接近时,其对X线的吸收差就很小,形成的CT图像的自然对比度也就很低,使病变组织不易显示。当引入造影剂后,不同的组织结构,不同的病变性质,对造影剂吸收的数量(含碘量)和分布(碘分布)都有各自的特点和规律。这样,不仅两种组织对X线的吸收差加大,形成的图像对比度增加,使病变组织和正常组织的界线清晰。其密度、形态、大小等显示更为突出。有利于病变的检出和诊断。胸部增强目的在于增加病变与正常组织密度相近的病灶、鉴别病变与血管断面、观察病变血供情况、血管本身有无病变;肝脏增强目的在于增加病灶与正常肝实质之间的密度差,显示平扫不能显示或可疑的病灶、根据增强鉴别病灶的性质、显示肝内外血管结构、区别囊性病变和实质性病变。
适应症:
1.颅脑:脑肿瘤、脑血管病变、颅内感染性病变和先天变异等;
2.胸部:适应于病变与正常组织密度相近的病灶、鉴别病变与血管断面、观察病变血供情况、血管本身有无病变;
3.腹部:肝癌、肝血管瘤、局限性脂肪肝、肝门癌栓、胆管及胆总管病变、胰脾占位性病变及腹腔肿块等。
CT增强无绝对禁忌症,对急性脑外伤、脑卒中、药物过敏、哮喘、肾衰、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增强要慎重。
02
造影剂的应用
一、造影剂应用
1.剂量和方法
常用造影剂为碘海醇等非离子型造影剂。使用剂量根据扫描部位和注射方法而有所不同。如检查肾、肾上腺、头部,静脉一次快速注射,一般只需40~50ml,而肝、胆胰等则需要60~ml。
2.体内脏器对比增强的形式与机理
受检脏器组织增强的原因:一部分是由于造影剂进入血管内,另一部分是造影剂进入细胞外腔隙。当细胞间质内含碘最多时,受检器官的浓度最大。大部分情况下,病变组织的增强往往低于周围的正常组织,但血管性病变和血供丰富的炎性肉芽肿和肿瘤,注射造影剂后明显增强,出现的时间可以是动脉期或静脉期或者延迟期。
大血管增强:用于显示血管的正常解剖和病理情况。当血浆内含有较高浓度的造影剂时,增强效果最佳。所以,大血管增强扫描要在造影剂注射当时或注射后立即进行,扫描越快越能捕捉到血管期。为了保持血浆内的高浓度造影剂,最好方法是经静脉一次快速注入大剂量造影剂。
二、CT造影增强常用静脉注射法,最常用方法为:
单次大量快速注射法,亦称团注法:以每秒约2~5ml的速度将碘水造影剂60~ml进行大量快速注射,为目前常用的增强检查方法。
各种实质脏器动态增强推荐方案:肺部增强扫描时间为15~25秒;肝脏动脉期20~25秒,门脉期65~75秒,延迟期秒以上;胰腺动脉期25秒,静脉期60~75秒;肾脏皮质期25~30秒,髓质延迟期70~秒,肾盂病变3~5分钟延迟扫描;脑实质增强扫描时间为20~30秒。
三、碘过敏反应的预防措施:
1.预防性给药:注射造影剂前主动的预防性给药,联合应用皮质激素及抗组胺药。造影前1~2小时给予口服扑尔敏或西米替丁2片,扫描前30分钟给予地塞米松15~20毫克静脉注射。
2.筛选高危人群:使用碘造影剂之前,必须做碘过敏试验。这样可把仅1ml试验剂量就引起过敏反应的病人筛选出来,从而避免大剂量高浓度快速注射后引起更严重的反应。高危人群包括:肾功能不良;糖尿病、哮喘、枯草热、荨麻疹、心脏病;1岁以下小儿、60岁以上年老体弱者;多发性骨髓瘤和失水状态;其他过敏性疾病;碘过敏史及其它药物过敏史等。
3.心理护理:情绪的紧张和焦虑是导致特异质反应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一点已得到证实。因此耐心地向病人解释,取得病人的合作,消除恐惧紧张情绪,可减少副反应的发生。
4.完善的抢救设施:如血压计、听诊器、氧气、抢救药品齐全。严重的及致死的副反应大多数即刻发生,医院急救小组必须呼之即来,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致死性副反应的发生率。
5.患者检查当日如需空腹者应给以充足的水分,有水电解质紊乱者,必须先予以纠正。
6.尽量采用非离子造影剂,减少副反应发生率。
7.增强扫描前将造影剂加热至体温,可增加患者的耐受性。
8.严格控制造影剂用量,根据患者的体重按每公斤体重给药1~2ml计算。掌握合适的注射速度,以达到强化水平。用药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反应及主诉,发现异常及时对症处理。
9.保持静脉通路,注射完毕后,应将静脉针保留15~30分钟,留观15~30分钟,待无不良反应后方可拔针。
四、碘造影剂不良反应的机制:
碘造影剂分为离子型和非离子型两类,在引起造影剂副反应的诸多理化特性中,渗透压高是最重要的原因,其它还有水溶性、粘滞性、亲脂性及电荷等。而非离子型造影剂在同样含碘量下,除了有比离子型造影剂明显低的渗透压外,还具有低化学毒性、低神经毒性,所以是造影剂的一个革命性进展。既往的大量研究结果无可争议地表明,作为对比剂,在相同条件下,离子型造影剂和非离子型造影剂均可取得理想的增强效果,但离子型碘造影剂引起副反应的发生率远高于非
离子造影剂,文献报道,离子型造影剂副反应的总发生率可高达15%,而非离子型碘造影剂副反应总发生率一般为2~3%。虽然非离子型碘造影剂副反应的总发生率较低,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碘自身可能引起的特异质反应,特别是严重的、致死性副反应的发生率并无多大差别。最近的研究表明,非离子型造影剂造成的死亡率与离子型制剂造成的死亡率无任何差异。绝大多数此类致死性副反应是由于变态反应所致。因此,从医学角度讲,选用非离子型制剂在降低副反应方面有明确的优点,但价格昂贵,若能合理的筛选具有高危因素的病人使用非离子型制剂,其余使用离子型者,既能减少副反应的发生及致死率的降低,又能减轻患者负担,节省社会资源。
五、碘造影剂不良反应的类型:
1.过敏及血清反应:常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紫绀、喉头阻塞、血压下降、心率加快、脉细弱、昏迷等情况。
2.血管神经性水肿反应:表现为荨麻疹、喷涕、流泪、流涎、眼睑水肿、皮肤刺痒、皮肤桔皮样外观等。
3.神经毒性反应:表现为头痛、头晕、抽搐、意识障碍等。
4.其他反应:可有憋气、烦躁、心慌、恶心、呕吐、腹痛等。
六、碘造影剂不良反应的临床分级(Shehedi和Spataro分级):
1.轻度:有全身热感与发痒,充血,少数红疹,头痛头晕,喷嚏咳嗽,恶心,呕吐等。
提示:此型可能是重度反应的前兆,应密切 CT增强检查用的非离子型碘造影剂,安全性高,一般不会发生药物反应,但极少数患者由于特异体质或各种事先不能预知的原因,可能发生过敏及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极少数严重者会危及生命,现代医疗手段尚难预知。
过敏反应多在注药后20分钟内出现,应在检查结束30医院,如出现上述造影剂风险应及时告知医生。若离院后出现不适,医院诊治。
如果出现CT增强检查的不良反应,医生将积极给予相应处置,患者家属应予以理解和配合。
CT增强检查过程中如果我的体位不当或不遵医嘱,可能影响检查效果。
由于疾病的复杂性及影像检查的限度,CT增强检查后仍有不能作出明确诊断的可能性。
我们始终坚持“以科技为支撑、以创新为方向、以发展为目标”的理念,积极引进高新设备,引进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努力学习本专业新技术,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提供科学、客观、高效的影像信息资料。
1、医院,节假日正常上班。
2、各科室门诊从早上7:50到晚上18点正常上班。
3、影像中心、急诊科24小时正常上班。
白颠凤怎么治白颠凤怎么治转载请注明:http://www.ctongt.com/gbgr/3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