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疾病

普高率之谜届为何有将近3万名初中


01

66%!这是有媒体算出的今年广州中考普通高中录取率。这意味着,3个考生只有1个人读不了普通高中。这数据是怎样算出来的呢?据广州市招考办的数据,今年中考报名人数人,填报志愿的考生人;其中报考普通高中志愿的考生人,填报自主招生志愿的考生人,填报普通高中名额分配志愿考生人,填报中职三二分段及省级以上重点特色专业志愿的考生人,填报中职学校其他专业志愿的考生人。对比招生计划,今年普高招生总计划人,其中公办普高招生计划人,民办普高招生计划人;填报普高志愿有人,招生总计划人,录取率66.27%。本埠媒体回看了近三年的中考数据发现,-年,广州中考填报普高志愿人数分别是人、人、人,相对应的普高招生总计划是人、人、人,因而得出广州近三年普高录取率分别是62.76%、62.14%、66.27%。

02

读者诸君可能会记得,本公号之前推文《广州深圳到底有多少孩子上不了普通高中?》中引用了广东省教育厅和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统计发布的年广东省高中阶段(含技工学校)指导性招生任务的数据。

按照省里发布的数据,广州市年的普高率只有47.58%,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倒数第五;

而全省普高率最高的地级市佛山,也只有54.54%。远低于媒体统计的广州年普高率62.14%;

有意思的是,在省里的这份统计数据中,年深圳普高率比广州还低,47.22%,全省倒数第三;但年深圳市教育局发布的数据称,年深圳的普高率预计可达63%。

数据相差为何会这么大?

其实,这不过是文字(数字)的游戏。

省里的统计数据和媒体的统计数据都是“真实”的,之所以出现差别,是因为统计口径不同。

省里的统计口径是以初中应届毕业生总人数为基数,而广州深圳及媒体统计的口径是以填报普高志愿人数为基数,至于哪个更能反映出真实情况,那就见仁见智了。

但是,不同的统计口径,背后隐含的却可能是截然不同的解决问题思路:

譬如,如果以填报普高志愿人数为基数,要提高普高率的办法就很多了,除了增加普高学位供给之外,更立竿见影的办法也可以是,说服更多成绩差的孩子直接报中职学校。

但按照省里的统计口径,要提高普高率以满足市民的教育需求,缓解家长及学生的教育焦虑,让孩子直接报中职学校恐怕就不管用了,只有增加普通高中学位供给一途。

03

说到增加普高学位供给问题,我又想起了之前提过的一件并不久远的往事:

年15届11次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关于新建一批广州市示范性普通高中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提到,到年,广州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将在原有基础上增加到70所,新增示范性高中学位约5.5万个。

注意,是新增示范性高中学位约5.5万个。

我很担心这是“到年,广州的普通高中学位中将有5.5万个是示范性高中学位”之误,“实施方案”的原始表述是这样的:

“到年,我市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将在原有基础上增加到70所,新增示范性高中学位约5.5万个,示范高中学位占普通高中学位的比例由目前的56%增加到85%左右。”

按照广州市年中考录取的数据,该年全市普通高中招生计划个,截至录取工作结束,共录取人。

巧合的是,那一年广州教育局统计数据显示,普高率也是66%!

年广州的普通高中学位至少是有5.5万个的,按照实施方案要新增5.5万个学位,并且还是优质的示范性高中学位,这意味着,假如如期按质按量完成规划,年广州的普高学位供给至少有11万个。

即便“新增示范性高中学位约5.5万个”是“普高学位中有5.5万个是示范性高中学位”之误,那么,按照85%比例,则意味着年广州的普高学位至少应该有6.47万个。

但广州市教育局年发布的普高招生计划只有个,年普高招生计划则只有人。

也许,唯一能解释的是,实施方案的规划没完成。

这一份实施方案,由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官方渠道发布、媒体跟进报道,作为广州市民,自然会将其理解为这是广州市增加普高学位供给,满足市民教育需求的“庄严承诺”。

那么,今日之局面,是不是因为承诺没有兑现,兑现不了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04

据由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和广州市教育局规划建设处编写的《年广州市教育统计手册》显示,年小学毕业生已升学人数(毕业学校报)为人,其中进入广州本地初中学校的人数为人,升上外地高一级学校人数为人。

按照年小学生毕业率99.57%来计,*99.57%=,这个没错;

而按小学毕业生升学率97.72%,*97.72%=,即毕业生已升学的人数也应该是人而不是人。

另外,在《年广州市教育统计手册》“中学学生变动情况”一栏中,初中“增加学生数”,通过“招生”增加的人数为人。

这些虽然都是小学算术题的水平,但正如我的好朋友、广州市人大代表曾德雄老师总是感叹的,要是数学没学好,在广州生活真心不容易——除了那些眼花缭乱的公交地铁票价优惠、“开四停四”等之外,如今连教育部门的统计手册都要打起十二分精神来看,还看得不明就里。

姑且以年本地初中入学人数人来展开讨论吧;

三年以后,广州中考人数为人。

也就是说,当初小升初的人数,与三年后中考的人数,相差人。

那么,这将近三万人去哪里?

广州教育局


转载请注明:http://www.ctongt.com/gbfz/867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