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的8个指标,你达标了吗?
一个人是否长寿,身体是否健康,各项身体指标的指数是最直接的判断。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一份身体指标参考表,对于指标异常的人又该如何调节?相信今天这篇文章,很多家庭都用得上。
1.血压
正常的血压是血液循环流动的前提,也是保证机体正常运转的基础。但很多人只是关心血压高不高,这是不够的。
血压指标
临床发现:血压过低、过高、脉压差大,都会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具体可参考下图:
量血压需要注意的地方
合理安排时间
人体的血压是波动的,一般早上6点~10点、下午16点~20点存在血压峰值。因此,测量血压建议早起后1小时、晚上睡前1小时各测量一次。
量血压的方法
双脚平放在地上,不跷二郎腿,血压计与心脏保持水平;充气管应放在动脉搏动的地方;袖带下缘应在肘横纹上两指处,松紧合适,以能放入一根手指为宜。
2.血糖
血糖偏高,不仅会引起糖尿病,随着病情的发展,还会伤及脏腑、血管功能,引发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心脏病等多种并发症,因此糖尿病也被称为“不死的癌症”。
血糖指标
糖尿病前期:是逆转糖尿病的“黄金时期”,此时干预生活方式,即便不吃药也可能避免发展成糖尿病。
3.血脂
血脂是血液中所有脂类的总称,适当的血脂水平是生命细胞基础代谢的必需物质,但血脂过高,却会成为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也会引起血压、血糖等指标异常。而判断血脂是否正常,主要与以下3个要素有关:
总胆固醇(TC)
血液中所有胆固醇的总和,包括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指数低较好。
正常水平<5.2mmol/L;若在5.2~6.2mmol/L之间,属于边缘升高;若>6.2mmol/L,就是高胆固醇血症。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又被称作“坏胆固醇”,是动脉硬化的元凶,堆积过多,会粘附在血管壁上,形成斑块,堵塞血管,诱发心血管事件。
正常值是<3.12mmol/L,理想值是<2.6mmol/L。
甘油三酯(TG)
甘油三酯是存在于血液中的脂肪,它会帮助体积大的胆固醇变成小而密的胆固醇,从而更易进入血管间隙,是“坏胆固醇”的“帮凶”,进一步加快动脉粥样硬化。
一般而言,18岁以下人群,参考值是0.36-1.69mmol/L;18岁以上人群,参考值是<1.7mmol/L。若≥1.7mmol/L,则是高甘油三酯血症。
这3项指标中的任意一个指标过高,就属于高血脂症。但要注意的是,以上的参考数值只适用于健康人群。如果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等,即便体检单上没有过高过低的箭头指示,也可能存在异常,需要及时干预。
4.同型半胱氨酸
同型半胱氨酸是人体必需氨基酸——蛋氨酸的产物,健康人体中的含量非常少,但一旦升高,就可能引发脑卒中、心脏病、糖尿病、血栓、老年痴呆、妊娠并发症等50多种疾病,可谓“一高伤全身”!
超过15个就要及时干预
理想状态下,血液中的平均含量约10μmol/L左右,正常不超过15个单位,最佳不超过6个单位。
高同型半胱氨酸的危险人群
①有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周围血管病变者;
②有高血压、高血糖、肥胖者、吸烟者;
③有冠心病家族史,或家族性高脂血症;
④有黄瘤或黄疣者;
⑤40岁以上男性及绝经期后女性。
5.尿酸
尿酸是嘌呤代谢的终产物,正常的尿酸水平有利于能量储存,但如果血液中尿酸含量过高,就会变成高尿酸血症。
血尿酸指标
高尿酸出现这些信号,小心肾功能异常
高尿酸无症状表现时,以保守治疗为主,但如果高尿酸患者还出现了以下3个信号,说明肾脏已经处于比较危险的状态!
①尿少或无尿。晨尿是人体经过整晚代谢产生的,当尿酸盐结石堵塞输尿管时,容易出现无尿或少尿现象。
②尿色重、有尿泡。高尿酸损伤了肾的过滤功能,会使尿液浓度异常,出现茶色尿、浑浊尿、泡沫尿等;如果尿酸盐结石导致了肾间质或输尿管破裂出血,还可能会有血尿出现。
③下肢浮肿。肾脏是人体内水分代谢的重要器官,肾功能下降,很容易引起下肢浮肿。如果晨起时发现下肢浮肿,过后又减轻,需要立即检查肾脏健康。
相关阅读:科普
尿酸高的人该怎么吃?
6.肝功能
肝脏有合成、代谢、消化、解毒功能,是人体至关重要的器官,一旦出现异常,整个消化道甚至机体都可能出现问题,因此合理的检查十分有必要。
谷丙转氨酶(ALT)
谷丙转氨酶是急性肝细胞损害的敏感标志,其正常参考值为0~40u/L。
谷草转氨酶(AST)
谷草转氨酶的正常参考值为0~40u/L。数值升高可能预示肝细胞坏死、线粒体受损。
胆红素
临床上,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升高,可能预示急性肝炎发作;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同时升高,可能预示肝细胞坏死,胆红素代谢受阻,多见于急性肝损伤。
白蛋白
白蛋白只能在肝脏合成,可以反映肝脏合成功能,正常参考值为35~51g/L。若白蛋白降低,常提示肝脏合成能力减弱,可能有慢性肝炎、肝硬化等情况,且降低程度与肝病严重程度相关。
对于肝炎患者、肝炎病史者、肝脏疾病高危人群等而言,单一的肝功能检查结果局限性较大,更建议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进行综合判断。
7.合理摄入肉类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畜禽肉摄入量不要超过75克。其中,红肉摄入量控制在50g/天以下较为适宜;但对于一些缺铁性贫血的人群,则可以适当多吃一些红肉。
肥胖、三高等特殊人群,应该选择里脊肉、牛肉等新鲜的瘦肉,少吃肥牛、五花肉等高脂肪肉类;平时可以选择水产类(如:鱼虾蟹等),禽类(如:鸡鸭鹅等)白肉,代替部分红肉的摄入,“红白搭配”更健康。
8.运动
日常生活中,由于工作、学习等需要,很多人大部分时间都是坐着的,然而久坐的危害很大,甚至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十大致死致病的元凶之一”。
长期久坐,容易引起肌肉疲劳僵硬、肩颈腰背痛;还会伤心肺、伤胰腺、伤大脑、伤血管;并可能直接影响肠道的蠕动速度,减慢肠道内代谢物质的排出,增加肠癌风险。
专家建议每次静坐时间不超过90分钟,最好每小时站立一次,每次大约2~3分钟,伸展一下腿脚。也可通过两个简单的动作运动腹部,辅助预防肠癌。
动作一:张开双腿,腰部用力,将臀部来回扭动,同时反向甩动手臂,连续四下后转换方向并重复,坚持2min。
动作二:双脚打开与肩同宽,张开双臂,60°弯腰,双膝弯曲,手臂与膝盖同时做反向运动,来回交叉,坚持2min。
(来源:我是大医生官微)
特别声明
凡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ctongt.com/gbfz/8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