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的进展与当今人类疾病谱的变迁,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患病率均呈现不断增高的趋势。这类疾病,尤其是因为冠心病高血压导致的急性冠脉综合症具有较高的致死率、致残率,目前也是中国居民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近日,在医院对学科建设的亲自关怀下,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与协调下,我院心内科对一名高龄高危急性冠脉综合征重症患者成功地实施了冠脉造影及冠脉内支架术,术程顺利,效果显著,家属满意,社会效益超预期。
突发胸痛 多科协作建立“生命线”
“真的太感谢咱们心内科医疗团队了,说句实话,我们家属都不报什么希望……”王大爷的女儿紧紧的拉着心内科贺兆发主任的手连声致谢。这是医院心内科病房看到的温馨一幕。能安静的讲话对别人来说或许不算什么,但对经历了生死考验的王大爷来说却可算作奇迹,而这一切都得益医院心内科全体医护人员。故事还要从20多天前说起...
78岁的王大爷日前因肾结石一直在我院泌尿外科接受治疗,因胸痛三个月加重转入我院心内科接受规范化药物治疗。6月30日,再次发生剧烈胸痛伴大汗、血压飙升。“接诊的时候,病人突发胸痛、口唇发绀。”医院心内科主任贺兆发说,王大爷的心电图显示严重心肌缺血,CT血管成像提示主动脉瘤样扩张并伴有附壁血栓、冠状动脉三支弥漫性病变,重度狭窄。同时王大爷患有心房纤颤、二型糖尿病、急性脑梗、脑动脉狭窄脑萎缩、肺部感染,且血栓随时可能脱落造成堵塞,危及生命。由于年龄较大、病情重、医院都以高龄为由拒绝手术。“如果想要彻底解除病人痛苦,只能介入治疗。”贺兆发主任明白,这样的患者手术会让医生承担极大的风险,78岁高龄且患有多种并发症,对于介入技术是极大的考验。住院期间王大爷心绞痛反复发作,风险极大,虽然心内科给予适当药物治疗但仍不能控制病情反复发作。心内科团队反复会诊决策后,决定给予王大爷冠状动脉造影和支架植入治疗。造影结果显示:前降支斑块浸润、第一对角支弥漫瘤样扩张、近段次全闭塞、回旋支斑块浸润、全程弥漫瘤样扩张伴狭窄、近端最狭窄处95%、右冠状动脉开口处可见内膜夹层撕裂片、远端85%狭窄、血流TIMI2级、最大瘤样扩张最大可达1.0cm,由于王大爷冠脉病变“异常”狭窄,了解情况后,副院长刘仁政、林雪娇设法采购了三个最大口径支架,以确保万无一失。
“有着院里的支持,有着家属的理解,我们就拼一次。”贺兆发主任坚定的表示,并与家属再三沟通,讲解手术的优势与必要性,最终取得了患者家属的支持与信任。家属表示愿意与介入团队一起承担可能的风险。介入医疗团队顶着巨大的压力和手术风险,为患者实施介入治疗。手术由赵智敏副主任医师实施,向禧医师、刘赞医师、刘尧护士长、DSA林麟护士协助,经过介入团队几小时的奋战,手术过程顺利,患者无不适症状,复査造影示:支架置入处无残余狹窄,远段TIMI血流3级,遂结束手术,撤出导管及导丝,拔出鞘管,动脉压迫止血带压迫止血后,王大爷安返病房继续接受治疗,术后心绞痛无复发,预计近日即可出院。
心内科贺兆发主任表示,急性心肌梗塞病情凶险,什么突发事件都有可能发生。这样危重、凶险的病情,科室之间的环环相扣、冷静的应对、及时开通闭塞血管是治疗关键。心内科医务人员有条不紊的抢救,果断、大胆的决策挽救了患者的生命。众所周知,心内科患者病情瞬息万变,一个经验丰富、临床技能扎实的医疗团队至关重要。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以及前辈、老师的言传身教,心内科医护团队已经拥有了丰富的处理急危重症的经验及扎实的临床基本功。在复杂冠脉病变的介入治疗、急性心梗的急救处理、心血管疾病的基础治疗等方面都有独到见解。紧跟时代的步伐,敢于尝试,敢于创新,现已能熟练开展复杂冠脉病变的介入治疗,可以预见,随着我院专家团队力量的不断壮大,各科室将独立开展更多的介入、微创等先进治疗技术,推进医院更好更快地发展,在保卫我市及周边群众身体健康的道路上不断稳步前行。
作者:郭曦子凡责任编辑:薛秀萍来源:三亚哈医院
扫描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ctongt.com/gbfz/7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