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35%的房颤患者合并冠状动脉疾病(CAD),近期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中约有10%伴有房颤。房颤合并PCI/CAD患者的抗栓策略选择是临床医生面临的重要挑战。近日,美国心脏病学会(ACC)颁布了房颤或静脉血栓栓塞症合并PCI/CAD患者的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专家共识决策路径,以期为该患者群体的最佳抗栓治疗方案提供指导和建议。
12条共识建议
图1路径摘要图1.总体而言,不建议大多数患者常规进行三联抗栓治疗。对于同时需要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我们强烈建议近期PCI患者选择双联抗栓治疗策略,即抗凝药+P2Y12i。2.当进行三联抗栓治疗时,建议高血栓形成风险的患者在限定的时间(可能的最短时间)内接受三联治疗。例如,如果认为患者的冠脉血栓形成风险特别高,且出血风险低,可在PCI术后30天内给予三联治疗。3.对于近期接受PCI的患者(SIHD≤6个月,ACS≤12个月),首选的抗血小板药物是P2Y12i。对于需要联合抗栓治疗的患者,氯吡格雷优于其他P2Y12i,DOAC优于VKA。4.阿司匹林与抗凝药联用时,每日剂量不应超过mg。5.当患者不再需要接受抗凝治疗时,抗血小板治疗时长应遵循ACC/AHA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指南。6.对于需要无限期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建议ACS患者PCI术后P2Y12i抗血小板治疗1年;SIHD患者PCI术后P2Y12i抗血小板治疗6个月,之后P2Y12i或阿司匹林单药抗血小板治疗6个月,此后可以单独长期使用抗凝药物。如果血栓形成风险很高(例如,既往心肌梗死、复杂病变、存在某些传统的心血管危险因素或广泛的ASCVD)并且出血风险较低,单药抗血小板治疗超过12个月是合理的。7.对于出血高危患者,可以考虑提前停用抗血小板药物(SIHD3个月,ACS6个月),并且需要平衡支架内血栓形成和出血风险。8.对于接受VKA治疗的患者,目标INR为2.0-2.5,并且应该更加频繁地监测INR以降低出血风险。评估INR在治疗范围内的时间很重要。9.对于使用≥2种抗栓药物的患者,建议开始或继续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或在某些情况下使用组胺H2受体拮抗剂),并避免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以降低胃肠道出血的风险。10.对于仅接受口服抗凝药的患者,需谨慎地停用质子泵抑制剂(或组胺H2受体拮抗剂),除非有其他继续用药的指征。11.对于接受PCI的患者,无论所用支架的类型如何,血管形态和特征、病变以及支架的位置都可能影响对DAPT时长的决策。高风险病变特征包括:分叉病变,含血栓的病变,较长的病变等。12.在做出有关治疗选择的决定时,可考虑成本和患者偏好。
临床场景1:房颤患者接受抗凝治疗,现在需要PCI
图2房颤患者接受抗凝治疗,现在需要PCI图3患者接受抗凝治疗,现在需要PCI如果患者PCI之前使用DOAC,则术后继续使用同一种药物(严重肾功能不全或术后对该药过敏则需要换为VKA或改用其他DOAC),并加用P2Y12i,通常首选氯吡格雷。如果患者之前使用VKA且INR控制良好,PCI术后可重新启动VKA,但首选抗凝方案是改用DOAC。表1抗凝药物剂量对于血栓形成风险高且出血风险低的患者,可考虑PCI术后服用阿司匹林30天(DAPT)。对于支架内血栓形成风险特别高的患者(例如ACS患者),替格瑞洛可作为首选的P2Y12i。目前不建议将普拉格雷作为三联抗栓治疗的一部分。
临床场景2:接受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新诊断房颤
图4接受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新诊断房颤CHA2DS2-VASc评估卒中或系统性栓塞风险。CHA2DS2-VASc≥2分(男性)多≥3分(女性)应进行口服抗凝治疗;得分较低者可根据其他临床因素(左心房扩大、左心室肥大等)和患者的喜好考虑进行口服抗凝治疗。若房颤患者合并肥厚型心肌病、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等疾病,无论CHA2DS2-VASc评分如何,均应进行口服抗凝治疗;对于接受电复律或房颤消融的患者也有类似的指导。1.ASCVD一级预防对于40-70岁、ASCVD风险较高且出血风险不增加的人群,可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75-mg/d)进行一级预防。如果这类患者新诊断为房颤并需要口服抗凝治疗,则停用抗血小板药物并启动口服抗凝治疗是恰当的。2.SIHD对于接受单药抗血小板治疗且无ACS和血运重建史的SIHD患者,如果新诊断为房颤并需要口服抗凝治疗,停用抗血小板药物并启动口服抗凝治疗是恰当的。对于接受抗血小板治疗、无ACS病史、但曾接受过PCI的SIHD患者,应评估PCI术后时间。对于大多数PCI术后≤6个月的患者,建议停用阿司匹林,继续使用氯吡格雷,并开始口服抗凝治疗,首选DOAC。对于PCI术后6-12个月的患者,建议继续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单药抗血小板治疗至术后1年,并开始口服抗凝治疗。对于PCI术后>12个月的患者,建议长期单用口服抗凝药。对于接受抗血小板治疗、无ACS病史、但曾接受过CABG的SIHD患者,应评估CABG术后时间。术后<1年,建议继续服用阿司匹林;术后>1年,停用阿司匹林。3.ACSACS患者通常接受双抗治疗12个月。对于ACS发病后≤12个月的患者,建议停用阿司匹林,继续使用P2Y12i,首选氯吡格雷,并开始口服抗凝治疗。对于大多数ACS发病后>12个月的患者,可以停用抗血小板药物,单独接受口服抗凝治疗。对于出血风险高且缺血风险低的患者,可考虑缩短抗板时长。文献索引:DharamJKumbhani,ChristopherPCannon,CraigJBeavers,etal.ACCExpertConsensusDecisionPathwayforAnticoagulantandAntiplateletTherapyinPatientsWithAtrialFibrillationorVenousThromboembolismUndergoing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orWithAtheroscleroticCardiovascularDisease:AReportoftheAmericanCollegeofCardiologySolutionSetOversightCommittee.JAmCollCardiol.Nov26;S-(20)-8.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tongt.com/gbfz/6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