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疾病

ATVB丨特有的低密度脂蛋白谱与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失稳和破裂是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和猝死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发生之前进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风险评估是冠状动脉疾病(CAD)研究的重要重点。因此,通过一系列的侵入性成像和组织病理学分析在体内进行研究对于理解斑块生长和不稳定的机制和致病因素至关重要。然而,人类的自然史研究受到疾病发展的时间长、纵向(侵入性)成像时间点少以及收集组织的可能性非常有限等限制。这就迫切需要一种具有类似人类的CAD的临床前动物模型。近日,发表于权威期刊ATVB的一篇文章中,研究人员在一个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的成年猪模型中,观察到冠状动脉斑块的发展是有特征性的。为了阐明疾病严重程度个体间差异的潜在机制,研究人员测定了详细的脂蛋白谱。

研究方法与结果

FH猪(3岁,纯合子LDLRR84C突变)接受致动脉粥样硬化饮食12个月。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是采用一系列的侵入性成像和组织学监测。在只出现早期病变(最大斑块负荷为25%[23%-34%];n=5)的轻度病猪与出现类人的腔内侵入斑块(最大斑块负荷69%[57%-77%])并伴有大坏死核、斑块内出血和钙化的晚期病猪(n=5)之间观察到明显差异。晚期病猪和轻度病猪在常规危险因素上没有差异。通过尺寸排阻色谱法进行的其他血浆脂蛋白分析显示出2种不同的LDL(低密度脂蛋白)亚型:规则型和较大型LDL。胆固醇、1-磷酸鞘氨醇、神经酰胺和鞘磷脂水平分别用标准实验室技术和高压液相色谱-质谱分析法测定。在3个月的饮食中,与轻度病猪相比,晚期病猪的常规LDL含有相对较多的胆固醇(LDL-C;常规/较大LDL-C比值1.7[1.3–1.9]vs.0.8[0.6–0.9];P=0.)和鞘磷脂,而较大LDL含有较多的鞘氨醇-1-磷酸盐和神经酰胺。3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比值不同的纯合子FH患猪的血浆LDL也有较大的规律性。

研究结论

研究表明成年FH猪模型中,个体之间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严重程度的差异与饮食开始后不久有规律且较大LDL的LDL谱中胆固醇和鞘脂的分布直接相关。在纯合子FH患者中检测到类似的LDL谱。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tongt.com/gbfz/595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