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疾病

盘点1月冠状动脉重量级研究汇总


导语:不知不觉1月份已过,关于冠状动脉领域也取得了很多的可喜的成果。本文小编总结了“1月份冠状动脉重量级研究”,分享给大家。来源:梅斯医学

JAHA:左心室肥厚与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STEMI患者的梗死面积增大有关!

约有三分之一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STEMI)发生左心室肥厚(LVH),这与患者不良预后相关,然而,LVH与STEMI患者预后之间的因果关系仍为未知。

近日,心血管病领域权威杂志JAHA上发表了一研究文章,研究者在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STEMI患者中评估了LVH与心肌梗死面积、区域风险、挽救的心肌细胞、血管阻塞、LV功能(通过心脏磁共振[CMR]来确定)、全因死亡率和因心衰再住院之间的相关性。

该研究属于DANAMI-3试验的子研究,研究人员共纳入了例接受CMR检查的患者。LVH是通过CMR来确定,目前认为如果LV质量超过77g/m2(男性)和67g/m2(女性)就存在LVH。

研究者发现例(24%)患者存在LVH,并且LVH与较大的最终梗死面积(15%[四分位间距{IQR}为10-21]vs.9%[3-17];P<0.)和较小的最终心肌挽救指数(0.6[0.5-0.7]vs.[0.5-0.9];P<0.)相关。LVH组患者微血管阻塞的发生率(66%vs.45%;P<0.)较高,而最终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53%[47-60]vs.61%[55-65];P<0.)。在Cox回归分析中,LVH与较高的全因死亡率和因心衰再住院风险相关(危险比为2.59[1.38-4.90],95%可信区间为1.38-4.90,P=0.)。在多变量模型中,这些结果仍然具有统计学意义。

由此可见,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STEMI患者中,LVH与较大的心肌梗死面积、较少的心肌挽救、较高的微血管阻塞、较低的LVEF、较高的死亡率和心力衰竭发生风险独立相关。

Heart:对生物可吸收血管支架和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状动脉疾病的二年预后比较

近日,在心脏病领域权威杂志Heart上发表了一篇荟萃分析文章,研究人员通过检索在线数据库截止日期至年10月,找出了比较的BVS与DES效果并报告了随访2年临床结局的研究。

研究人员将针对所有冠状动脉疾病患者比较了BVS与DES的研究进行了一项荟萃分析,并通过随机效应模型计算了感兴趣的临床结局,这些包括器械水平的复合事件(DOCE;定义为心源性死亡、靶血管心肌梗死(TV-MI)和缺血驱动的靶病变的血运重建(TLR)的复合事件)、全因死亡率、明确的支架内血栓形成、TV-MI和TLR。

该荟萃分析共纳入了5项满足纳入分析标准的研究,共有例患者。在2年后,相比于DES患者,BVS患者DOCE发生率较高(6.9%vs.4.5%,比值比为1.53;95%可信区间为1.06-2.23;P=0.02),绝对风险增加(ARI)了2.4%,相对风险增加(RRI)了53%;TV-MI发生率也较高(4%vs.1.8%,比值比为1.94;95%可信区间为1.02-3.67;P=0.04),ARI增加了2.2%,RRI增加了%,以及明确的支架内血栓形成发生率同样较高(2.1%vs.0.6%,比值比为3.39;95%可信区间为1.46-7.88;P=0.),ARI增加了1.5%,RRI增加了%。全因死亡率(比值比为0.86;95%可信区间为0.26-2.81;P=0.80)和TLR(比值比为1.44;95%可信区间为0.81-2.54;P=0.21)两组间无显著差异。

由此可见,相比于DES,BVS可能与较差长期临床预后相关。鼓励进行随机临床试验尽快报告的长期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结果,并且确定BVS与DES相比不良事件的预测因素。

JAHA:经皮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女性和男性预后有差异吗?

近日,心血管疾病领域权威杂志JAHA上专门针对这一问题发表了一篇研究文章。

研究人员以在加拿大安大略从年至年期间住院接受快速心导管检查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人群为基础组成的队列,并进行了长达2年的随访研究。研究人员比较男性和女性患者的临床预后,并根据使用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的情况进行分层。使用倾向性得分的逆概率加权来说明男性和女性患者之间基线特征的测量差异。

在住院期间接受心导管术的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66.1%的男性患者和51.8%的女性在同一住院期间进行了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在接受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的患者倾向-加权队列中,1年死亡率或急性冠脉综合征复发率在男性为10.6%(参考),而在女性中为13.1%(风险比为1.24;95%可信区间为1.16-1.33)。相反,对于那些没有接受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的患者的1年预后在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之间并没有显著的差异(17.8%vs.16.9%;风险比为1.06;95%可信区间为0.99-1.14)或更长的随访时间预后在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之间也没有差异。

由此可见,在接受早期侵入性治疗策略和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的急性冠脉综合征女性患者比男性患者发生不良临床预后的风险要高。

JAHA:颈动脉中层厚度评分、阳性冠状动脉钙化评分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

近日,心血管疾病领域权威杂志JAHA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文章,研究人员旨在评估动脉粥样硬化的多民族研究(MESA研究)(一个由白人、中国人、黑人和西班牙裔人组成的多民族队列)。

研究人员获取了年龄在45-84岁参与者的IMT数据。研究人员计算了MESA研究每一名参与者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IMT、性别和人种/民族特定的规范值以及组合成IMT评分。研究人员采用多变量Cox‐比例风险模型和Logistic回归模型来评估冠心病的预后,并将IMT评分加入到(1)性别、人种/民族和弗雷明汉危险因素的基础模型,(2)冠状动脉钙化的基础模型。研究人员估计了Harrell’sC统计量和曲线下面积。

研究人员对例首次发生冠心病的患者进行了中位随访时间为10.2年(四分位距为9.7-10.7年)的随访。这些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2.1岁,参与者52.6%为女性。IMT评分使基础的曲线下面积从0.增加到了0.(P=0.),并且将阳性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加入到该模型中,则从0.增加到0.(P=0.02)。

由此可见,颈动脉IMT评分是基于规范的数据,逐步加入到弗雷明汉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钙化评分来预测不同种族的人群首次发生的冠心病。

Hypertension:血清尿酸与绝经后妇女冠状动脉内皮功能障碍有关!

近日,心血管权威期刊Hypertension上发表一篇研究文章,该研究的目的在于评估血清中尿酸水平、炎性标志物与冠状动脉内皮功能障碍之间的相关性。

在这项前瞻性队列研究中,研究人员测量了例绝经后妇女血清中尿酸水平、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和中性粒细胞计数;这些研究对象均接受了诊断性心导管检查,并且没有发现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同时接受了冠脉微血管功能检测,来测量冠状动脉内给予乙酰胆碱的冠脉血流量反应。

这些研究对象的平均年龄为58岁(四分位距为52-66岁)。高血压患者占48%,2型糖尿病患者占5.6%,高脂血症患者占61.8%。在绝经后妇女中有59%诊断为冠状动脉内皮功能障碍。平均尿酸水平为4.7±1.3mg/dL。相比于未发生冠状动脉内皮功能障碍的绝经后妇女,绝经后妇女发生冠状动脉内皮功能障碍的患者血清中尿酸水平显著升高(4.9±1.3vs.4.4±1.3mg/dL;P=0.02)。研究者发现血清中尿酸水平与乙酰胆碱引起的冠状动脉血流量变化百分比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P=0.),在多变量分析中这种相关性依旧存在。在冠状动脉内皮功能障碍患者中,血清中尿酸水平升高与中性粒细胞计数(P=0.02)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P=0.)增加显著相关,但在非冠状动脉内皮功能障碍患者中这种相关性并不存在。

由此可见,血清中尿酸水平与绝经后妇女冠状动脉内皮功能障碍有关,并且有可能与炎症相关。这些结果可以将血清中尿酸水平与绝经后妇女早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联系在一起。

JACC:高灵敏度肌钙蛋白可预测冠状动脉事件

心肌肌钙蛋白在没有心血管疾病症状或体征的群体中是心血管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子,但是这种关联的机制并不确定,并且肌钙蛋白测试在预防冠心病中的作用也尚未确立。

本研究试图确定肌钙蛋白浓度(通过他汀类药物修饰后)是否可以预测冠状动脉事件,并反映一级预防人群中对治疗的反应。

WOSCOPS研究(西苏格兰冠状动脉预防研究)将具有升高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没有心肌梗死史的男性随机分配接受普伐他汀40mg每日一次,或接受安慰剂,为期5年。在基线和1年时共有名参与者使用高灵敏度方法测量血浆心肌肌钙蛋白I浓度。

对于最高(≥5.2ng/l)vs最低(≤3.1ng/l)四分之一肌钙蛋白浓度(p0.),基线肌钙蛋白是冠心病导致心肌梗死或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风险比[HR]:2.3;95%置信区间[CI]:1.4-3.7)。

当肌钙蛋白浓度下降超过一个四分位,而不是增加超过一个四分位时,安慰剂(HR:0.29;95%CI:0.12至0.72vsHR:1.95;95%CI:1.09至3.49;趋势p0.)和普伐他汀(HR:0.23;95%CI:0.10至0.53vsHR:1.08;95%CI:0.53至2.21;趋势p0.)都能够将冠状动脉事件减少5倍。

普伐他汀使肌钙蛋白浓度降低了13%(10%至15%;安慰剂调整,p0.),并使肌钙蛋白下降超过四分之一的男性数量增加了一倍(p0.),由此可确定他们未来发生冠状动脉事件的风险最低(5年以上为1.4%)。

肌钙蛋白浓度可预测冠状动脉事件,肌钙蛋白浓度可通过他汀类药物治疗降低,1年的变化与未来冠状动脉风险相关而不依赖于胆固醇降低,因此,测量肌钙蛋白测具有评估心血管风险和监测治疗干预影响的重要潜力。

JAHA:冠状动脉评估的新工具-冠状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

近日,心血管疾病领域权威杂志JAHA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文章,该研究的第一个目的是描述了一种侵入性测量冠状动脉PWV(CoPWV)的方法以及描述了它的影响因素;该研究的第二个目的是评估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或稳定的冠状动脉疾病患者CoPWV和主动脉PWV。

在53例患者中,研究人员通过压力波的延迟和压力导丝从冠状动脉远端撤回到到近端的距离测得CoPWV。同样地,通过有创的导丝穿过升主动脉时测得的主动脉PWV;研究人员通过采用SphygmoCor系统(AtCor医疗)无创性地测得颈动脉股动脉PWV。

研究人员发现平均CoPWV为10.3±6.1m/s,而导致CoPWV增加的因素包括血流储备分数、舒张压以及记录动脉以往进行过支架植入术。与稳定的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相比,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CoPWV是降低的(7.6±3vs.11.5±6.4m/s;P=0.02),并且调整混杂因素后仍然存在。与此相反,通过主动脉PWV和颈动脉股动脉PWV得到的主动脉硬化并没有显著差异。

由此可见,CoPWV似乎比主动脉PWV与急性冠状动脉事件之间的相关性更为密切。较高的冠状动脉顺应性可能会将易损斑块暴露于高循环张力下。CoPWV是评估在冠状动脉这一层面顺应性的新工具;它为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提供了方法。

JAHA:绝经后妇女冠状动脉钙化与心脏周围脂肪组织有关!

近日,心血管疾病领域权威杂志JAHA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文章。研究人员评估了在中年妇女中心脏脂肪量(EAT和PAT)是否与冠状动脉钙化(CAC)存在相关性,以及这种相关性是否可以被绝经状态和雌二醇水平所改变。

该研究中对EAT和PAT体积与CAC测定都采用电子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AC被评为以下几种情况(1)CAC存在(CACAgatston评分≥10)和(2)任何CAC的程度(CACAgatston评分对数>0)。这项研究纳入了名年龄为50.9岁的妇女(58%为围绝经前期或早期,10%为围绝经后期和32%为绝经后期)。

研究人员发现EAT明显与CAC的指标有关,而这些相关性并不会被绝经状态或雌二醇水平所改变。相比之下,PAT与CAC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可以被绝经状态所改变(相互作用P≤0.01)。独立与研究的变量包括其他肥胖指标,相比于围绝经前期或早期妇女,绝经后期妇女PAT对数每增加一个SD单位导致CAC的风险增加%(P=0.04),以及CAC的程度增加了80%(P=0.)。额外调整雌激素和激素治疗可以减弱这些差异。此外,PAT和CAC程度之间的相关性在较低的雌二醇水平妇女中更强(相互作用P=0.)。

该研究结果表明,PAT是一个潜在的更年期‐特异性冠状动脉疾病的风险标志,并支持对中年女性这些脂肪组织进行监测和干预。

梅斯医学(MedSci_ms)

改善医疗质量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医院正规吗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ctongt.com/gbfz/48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