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疾病

临床动态冠状动脉狭窄了,咱该怎么办


冠状动脉狭窄了

咱该怎么办?

王先生今年48岁,平时身体健康,近三个月出现胸痛,特别是运动后明显,休息几分钟就能缓解。来医院进行检查,做了一个CT冠脉造影,结果发现王先生患有冠心病,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和左回旋支分别狭窄70%、75%。医生说这个狭窄程度属于临介状态,可以做支架治疗,也可以用药物治疗。

王先生听说下了支架以后要长期服用抗血小板的药物,也可能会出现再狭窄。如果用药物治疗,不下支架万一出现了动脉痉挛,造成心梗弄不好会有生命危险!还有,现在冠脉两个分支狭窄,支架放在哪一支呢,还是两支都放,也不知道有胸痛症状是因哪一支狭窄造成的?这么多的疑问,这下王先生可没了主意。

其实在现实医疗决策中,这样的选择会发生在很多患者身上,甚至有时医生也很难准确的做出选择,那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我们要先明确治疗冠心病的目的是什么?是改善狭窄的冠状动脉还是治疗缺血的心肌?

这张图是心脏的血管分布,而我们冠状动脉造影(或CT冠脉造影)显示的仅仅是几个主要分支,有时大血管的通畅情况与局部支配区域的血供一致,有时不一致,比如大血管虽然通畅,但是微小的血管由于内皮细胞功能不良等原因可以造成心肌缺血。而有些稳定性冠心病的病人大血管狭窄90%甚至完全闭塞,但在慢性发展过程中形成侧支循环,这部分心肌的血运仍能满足生理需要。所以冠心病的治疗目的是解决心肌缺血,而单纯通过一个血管的解剖评价制定下一步的诊疗方案是不完善的,完整的冠心病评价包括解剖学评价和功能性评价。

于是,王先生又做了一个运动负荷+静息心肌灌注显像检查。王先生进行BRUCE方案踏车,心律达到次/分的情况下给药,当时心电图V4-6出现ST段压低。在心肌灌注显像图上我们清晰地看到整个心脏左室心肌血流分布情况,正常血流的部位呈现鲜艳色彩,而局部血流灌注减低的区域呈现一个黑区,非常直观地显示出缺血的存在,通过缺血的部位可以初步判断罪犯血管是左回旋支,我们再进一步测量缺血面积,占到了左室面积近的30%,说明这是一个高危患者,对于这种中重度大范围的心肌缺血是再血管化(PCIorCABG)治疗的指征,再血管化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降低心脏事件,改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药物治疗(有大量循证医学论据)。因此王先生最后选择了支架治疗。

核素心肌灌注显像作为目前最成熟的无创性心脏功能评价的手段,在美国应用非常广泛,也越来越受到国内临床医生的重视,在各种指南中均把核素心肌灌注显像作为临床心脏功能评价的重要方法。

从这个病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心肌灌注显像检查为临床提供了哪些信息?

1.回答了患者心肌有无缺血的问题。

2.通过缺血部位初步判断罪犯血管。

3.通过缺血部位的范围和程度对患者的危险度进行了分层,回答患者是否能从再血管化治疗中获益的问题。

4.通过检查,能对患者的心脏功能和心脏收缩同步性进行判断。

核医学科简介

医院核医学科始建于年,现有医务人员共14名,(其中高级职称4人)。

现拥有西门子SPECT/CT、甲功仪、核素自动分装仪及4台先进的化学发光检测设备,医疗设备先进。可全面开展核素显像、治疗及体外分析等项目。

-

-

-(体外分析)

文案:张仲慧

微制作:李佳

监制:张青松




转载请注明:http://www.ctongt.com/gbfz/4379.html


当前时间: